Back

【文化科技】主題特刊徵稿

特刊執行主編

  • KAWASHIMA, Nobuko 日本同志社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 王俐容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
  • 李世暉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徵稿截止日期:2023年11月30日

出刊時間:預計於2024年05月出刊

徵稿說明:

《文化:政策.管理.新創》期刊預計在2024年5月發行「文化科技」主題特刊,特此對外徵稿。數位科技、平台化、大數據、演算法、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元宇宙、人工智慧(AI)等科技已經大量運用於文化藝術,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Digital Environment報告指出:文化科技產業是數位經濟的關鍵驅動力,在全球銷售數位科技產業貢獻超過2000億美元。特別在2020-2023年間Covid-19的疫情影響下,如何避免空間群聚而可以參與文化藝術?如何把展覽演出線上執行?如何用AI導覽博物館?各種文化科技技術不斷被創造出來。即使沒有疫情,今日的藝文產業為了行銷推廣,用大數據資料分析接觸可能的民眾,推薦他們更多作品;創造APP軟體或AI工具,讓沒有音樂藝術背景的民眾,可以用機器學習的方式,作曲畫畫,降低以往藝術創作的門檻;以及跨越國界的AI與數位化,把國際的藝術表演影音作品,跨越空間銷售與推廣給更多國家來獲得更多經濟利益,已成為重要趨勢。英國文化部於2018年更宣示:「Culture is Digital」,鼓勵各種文化館舍、表演團體大量蒐集受眾的資料、補助藝術家與藝術行政者學習AI技術、增加線上表演活動以吸引更多收入等等,將文化藝術的未來希望構築於文化科技、數位化與AI之上。

特別是人工智慧在文化藝術的運用已經迅速蓬勃的展開。2016年同時出現:《下一個林布蘭計畫》讓電腦模仿林布蘭的繪畫風格創作;第一首完全由電腦創作且受披頭四風格影響的音樂作品《老爹的車》;AI與小說家共同創作的文學作品,發表於日本機器人小說家文學獎。隔年2017年,微軟設計的AI程式「小冰」創作詩集《陽光錯失了窗戶》在中國北京發行。2018年《Hello World》由AI自主創建樂譜問世。2022年ChatGPT的推出更是引爆全球的關注,未來以此來寫論文、創作的可能性大幅提升;2023年MusicLM可以自由混搭各種曲風,以文字就可以讓AI生產音樂作品。

但在文化科技的輔助下,每個人都可以是「藝術家」,大量的「藝術」被創造出來,數量多、成本低廉;但對於藝術家與藝術生產端的困境卻視而不見。2015年出版的《文化崩潰:謀殺創意階級》與2022年出版的《藝術家之死》,以及許許多多藝術記者或文化政策學者所關注的問題是:科技巨頭擁有平台獲取當代文化藝術作品過多的利潤,用各種作品吸引觀眾到平台,獲得廣告經費,但創作者可得到的分潤卻是可悲的少;導致藝術家無法成為專業的工作,收入分散且微薄,為了生存,必須到處兼課、做政府標案、拉贊助、打零工等,以支持自己的創作、支付食物與健保費用。

除此之外,文化科技可能衍生的問題還有:市場高度集中、個資安全顧慮、演算法黑箱、不平等的分潤制度、以及AI對於文化藝術所帶來的正負面影響,也逐漸引發各國政府的關注。因此,本次主題徵文的目的在於,因應數位與人工智慧帶來的各種技術,例如AR、VR、平台化、數據化、演算法、機器學習、圖像辨識、AI問答、AI內容生產等,已經深入藝術文化的生產端、發行與中介、消費端、獲利模式與分潤等各環節,相關科技發展對文化藝術可能產生什麼正面負面影響?政策決定者、學術界、藝術家與觀眾們是否覺知這些影響?他們可以有什麼做法來因應?各國文化政策如何去一方面支持文化科技的發展卻同時監理、保障、維護、平衡科技帶給社會的效應?而不是讓平台擁有者、科技發展者與業者完全主導這個過程?藝術家、藝術組織、民間運動與公民團體可以有什麼方式來回應或對抗?有沒有什麼實驗性的個案或作法?

為了探索以上議題,本期專刊建議主題如下:

  1. 當代科技(例如數位化、數據化、數位科技、平台化、大數據、演算法、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原宇宙、人工智慧等科)對於文化藝術創作、中介與傳布、消費者、獲利模式、藝術勞動等不同的影響?
  2. 當代文化科技對於博物館典藏與展示、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影視音樂、文化資產、新聞媒體與傳播、攝影、文學與出版、設計的運用有哪些重要性、帶來哪些不同面向影響?促成哪些新的文化藝術商品、產業、市場或是獲利模式?
  3. 文化科技對於藝術創作的方式、藝術性的判斷、藝術作品的價值的影響為何?
  4. 各國文化科技的政策目的與工具、政策制定、政策評估、政策成果與影響?
  5. 各國文化科技如何促進文化藝術產業、強化國家文化軟實力、促進文化平權與文化多樣性的案例與評估?培養民眾良好的數位藝文消費習慣?降低數位落差與不平等?建立健全的文化科技生態與環境?
  6. 文化科技如何影響文化生活、消費的品味、文化資本的積累、文化中介者的角色、與文化商品的分配、觀眾經營?
  7. 文化科技如何影響藝術人才的培育、藝文勞動的環境、藝術家的定義;進一步促成或發展新的藝文工作者、職業類型、藝文轉譯者或藝文專業者?有哪些新的能力可能需要被強化與發展?
  8. 民間草根運動與非政府組織如何發展藝術人文或社會方案(例如:文化g0v開放政府、駭客松等等),來達成更平等與更自主的文化科技創新?
  9. 文化科技對於整體社會的文化、經濟、政治、法律、制度、組織系統、社會平等面向的影響?
  10. 其他與文化科技相關議題。

本刊竭誠歡迎上述主題之【研究論文】、【藝文展演及其他相關政策評論】。

  • 研究論文稿件皆進行雙向匿名學術審查,研究論文之正文(不含摘要、關鍵字及引用書目)字數限制中文為12,000至20,000字;英文為10,000以下。
  • 評論類稿件由編審委員會進行內部審查,其正文字數限制中文為1,500至3,000字;英文為1,000至15,00字。

《文化:政策.管理.新創》由「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編輯發行,常年徵稿。期刊接受中文、英文稿件,以電子期刊及紙本期刊雙軌方式發行,每年於5月與11月固定出刊。本期【文化科技】主題特刊於2023年11月30日截稿,預定於2024年5月發刊。本刊採行嚴謹學術同儕雙向匿名審查程序,以及全文無償開放取用政策,定期出版、刊載於CPME期刊網站(http://cpme.tacps.tw)、國內外電子資料庫及開放進用平台。

投稿方式:敬請參照本刊「撰稿體例」規範。來稿請參考徵稿啟事,填寫投稿資料表單,註明投稿類別,參考其字數上限,採電腦打字並以MS Word軟體編輯,以電子郵件附加檔案方式進行投稿。來稿請至本刊聯絡信箱:cpme@tacps.tw

  網站會員Sign in
  TACPS
  TAC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