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CPME期刊】第三卷第二期出刊,敬請多加利用!

《文化:政策‧管理‧新創》期刊(Culture: Policy, 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第三卷第二期常態刊已於2024年11月15日正式出刊。此期共收錄兩篇研究論文、一篇政策評論、一篇藝術評論及二篇論壇紀要。

首篇研究論文〈人文創新H-EHA模式的理論與實踐:以「金魚厝邊」個案為例〉自人文創新3.0的H-EHA模式,分析宜蘭縣頭城「金魚厝邊」地方創生案例,認為其可以體現H-EHA模式的「人文」、「生態」、「樞紐」及「星群」四個要素,為地方創新生態系帶來有別於企業以豐厚的資本或技術為首要,而是將人文價值置於營運的核心,超越單純的利潤追求,並且深入地理解並回應「人」的基本需求。人文精神亦能珍惜周遭的文化地理條件,避免濫用,進一步將其賦能創價,產生新的意義,為地方創生帶來人文內涵與關懷的視野。第二篇研究論文〈文化治理基礎設施化的張力與潛能:以地方展演為例〉以基礎設施研究觀點的角度切入,指出文化的基礎設施化介入了生活地景,塑造著文化生活。而因著文化治理的動態、未完成與不確定性,使其充斥著盈裕與定著的張力。表現在例如藝文場館的地標、入口意象和公共藝術等設施,以及地方藝術節與大地藝術祭的地景塑造,既以治理的手段來呈現和塑造地方,地方、民間在此文化策略下的回應、論爭也共構成為了展演。因此作者指出跨域協力治理機制本身正是文化治理基礎設施化的核心,是多重價值爭辯、衝突和協調的場域,也開啟了地方潛能。

政策評論〈一個國家政策的結界—公共藝術法令到底怎麼了?〉一文回顧並分析了台灣公共藝術法令的演變及當前狀況。指出自1998年〈公共藝術設置辦法〉實施以來,經歷數次調整,至2008年方得以穩定執行,但過程中仍面臨許多爭議。在政策演變的時空背景下,缺乏在地脈絡,加以執行面的大幅委外商管化,使基層參與的立意不彰。再者執行評選制度依舊封閉、公共藝術未能進入高等教育課程,以及行政部門制度及執行權力的討論不足,導致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種種專業不足及利益衝突。作者呼籲應重新評估公共藝術政策目標,並制定全新的公共藝術法,以促進藝術創作和環境的改善。藝術評論〈對「島嶼」的追問:臺灣當代人文研究與藝術的認識—感知之地緣性條件〉一文,作者針對晚近人文及藝術領域中涉及「島嶼」的討論進行提問,指出當前對於島嶼的想像似乎缺乏方法論和認識論條件層次的深化思考。作者分析了當中隱含著「去國家化的政治解放」以及「國家建構意識的工具化」的兩種構想,並主張以「認識—感知」層面來理解島嶼地緣性條件與政治上主體性之間難以割捨的關聯。而由此角度重拾「地緣—島嶼」的存有者位置與批判能動力,並且實踐一種地緣美學/哲學,藉此擺脫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跨國際視角,朝向島嶼自身的解殖之路邁進。 

兩篇論壇紀要根據2023年8-9月間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與青平台基金會所舉辦的論壇內容進行摘錄整理,主題分別為「文資保存、再生與空間再造」及「藝文勞動與藝文經濟的下一步」。

此卷期收錄文章皆採全文開放取用上網(https://tacps.tw/cpme-zh/issue-3-2-zh/)。

另本刊第五卷第一期【當代亞洲文化政策的轉型與悖論】專題特刊正進行徵稿,歡迎各界提出相關獨特和非傳統的文化政策研究方法,闡明亞洲文化政策的新動態。鼓勵研究論文、書評、藝評、展評、政策評論及個案報告等稿類。截稿日期為2025年02月01日,預定於2026年5月發刊,歡迎各界踴躍投稿!

  網站會員Sign in
  TACPS
  TACPS